2010年4月10日 星期六
資訊配件名詞解釋
主機板(Motherboard、Mainboard;又稱主板、系統板、邏輯板、母板、底板等,英文簡稱「Mobo」),是構成複雜電子系統,例如電子計算機的中心或者主電路板。典型的主板能提供一系列接合點,供處理器、顯示卡、聲效卡、硬碟、記憶體、對外裝置等裝置接合。它們通常直接插入有關插槽,或用線路連接。主板上最重要的構成元件是晶元組(Chipset)。而晶元組通常由北橋和南橋組成,也有些以單晶片設計,增強其效能。這些晶元組為主板提供一個通用平台供不同裝置連接,控制不同裝置的溝通。它亦包含對不同擴充插槽的支援,例如處理器、PCI、ISA、AGP,和PCI Express。晶元組亦為主板提供額外功能,例如整合顯核,成聲效卡(也稱內置顯核和內置聲卡)。一些高價主板也整合IrDA、藍芽和802.11(Wi-Fi)等功能。
隨機存取記憶體(英語: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又稱作「隨機存取記憶體」是與CPU直接交換資料的內部記憶體,也叫主記憶體。主記憶體(Main memory)即電腦內部最主要的記憶體,用來載入各式各樣的程式與資料以供CPU直接執行與運用。由於DRAM的性比價很高,且擴展性也不錯,是現今一般電腦主記憶體的最主要部分。最近(2010年)生產最新電腦所用的主記憶體主要是DDR3 SDRAM。
隨身碟(又稱優盤、U盤、電子盤、閃存盤、記憶棒、手指),是一種快閃記憶體來進行資料儲存的介質,通常使用USB插頭。通常隨身碟體積極小、重量輕、可熱插拔,也可以重複寫入。
光碟燒錄(英語:Optical disc authoring)是光碟製作的過程,工業是透過壓制來製作光碟。
數位多功能光碟(英語:Digital Versatile Disc),簡稱DVD,是一種光碟存儲器,通常用來播放標準電視機清晰度的電影,高質量的音樂與作大容量儲存資料用途。DVD與CD的外觀極為相似,它們的直徑都是120毫米左右。
(6) 印表機
印表機(Printer)或稱作列印機,是一種電腦輸出設備,可以電腦內儲存的數據按照文字或圖形的方式永久的輸出到紙張或者透明膠片上。
噴墨印表機構造成像原理
1.控制電路
2.紙軸
3.墨水組
4.噴嘴
5.紙架
(7) 數位相機
數位照相機(Digital Camera),簡稱數位相機,依功能的不同,區分為消費型數位相機(傻瓜數位相機),單眼數位相機,以及類單眼數位相機。
傳統照相機光線通過鏡頭,在底片上靠溴化銀的化學變化來記錄圖像;數位相機是一種利用電子傳感器把光學影像轉換成電子數據的照相機,其傳感器是一種光感應式的CCD或CMOS,用來取代底片的化學感光功能。在圖像傳輸到電腦以前,通常會先儲存在相機內部數位儲存設備中(通常是規格化的記憶卡;而軟碟或可重寫光碟(CD-RW)已很少使用於數位相機)。
(8)NOTEBOOK
筆記型電腦:(英語:NoteBook Computer,可簡為NoteBook),中文又稱筆電、手提或膝上電腦(英語:Laptop Computer,可簡為Laptop),是一種小型、可以方便攜帶的個人電腦,通常重達1至3公斤(也有部分機種可能重達4至6公斤,視不同品牌或型號而定)。當前的發展趨勢是體積越來越小,重量越來越輕,而功能卻越發強大。就現在來看,筆記型電腦從用途上一般可以分為4類:商務型、時尚型、多媒體應用、特殊用途。
(9)GPS
全球定位系統(英語: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通常簡稱GPS),又稱全球衛星定位系統,是一個中距離圓型軌道衛星導航系統。它可以為地球表面絕大部分地區(98%)提供準確的定位、測速和高精度的時間標準。系統由美國國防部研製和維護,可滿足位於全球任何地方或近地空間的軍事用戶連續精確的確定三維位置、三維運動和時間的需要。該系統包括太空中的24顆GPS衛星;地面上的1個主控站、3個數據注入站和5個監測站及作為用戶端的GPS接收機。最少只需其中3顆衛星,就能迅速確定用戶端在地球上所處的位置及海拔高度;所能收聯接到的衛星數越多,解碼出來的位置就越精確。
(10) 投影機
數位投影機-接收數位訊號轉成影像的投影機
電影投影機-戲院播放電影用的投影機實物投影機-使用鏡頭拍攝文件後再投射成影像的投影機
幻燈片投影機-使用傳統幻燈片的投影機
2010年3月18日 星期四
溫室效應與全球暖化
溫室氣體包括二氧化碳、甲烷、臭氧及氟氯碳化物等,其生命週期12年至200年不等,影響的時間長、範圍廣。依據環保署的定義,從太陽輻射出來的光線原本波長較小,越過大氣層時可穿透具有與玻璃一樣效應的氣體而抵達地球表面,然抵達地球表面的陽光經地表反射後波長較長,會被二氧化碳等氣體阻擋,不容易反射到大氣外,以致地球溫度逐年增高,此即溫室效應。
溫室氣體的成因
溫室效應會牽動地球不正常之氣候變遷,已對地球環境產生可預見之衝擊(氣候變化綱要公約資訊網):
A.
B.
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小組(IPCC)」2007對2100年全球預測,氣溫將上升攝氏1.1-6.4℃(最有可能的範圍1.8-4.0 ℃)、海平面則上升18-59公分如兩極冰層快速融解,會再提高10-20公分)。乾旱、颱風等天災的強度都將增強,北極冰層則在夏天可能完全融解。
二氧化碳是最主要的人為溫室氣體。全球大氣中二氧化碳(CO2)濃度已自工業革命前約280ppm增至2005年的379ppm,2005年大氣中CO2濃度遠超過近650,000年來自冰蕊測定的180~300ppm,近10年間CO2濃度年增加率(1995-2005年平均增加率1.9ppm)比過去 45年增加率要來得高(1960-2005年平均增加率1.4ppm)。而聯合國氣候變遷專家小組(IPCC)第四份報告也指出2050年前需減少 50%-85%二氧化碳排放,以控制全球暖化。